NEWS CENTER
發布時間:2014-08-04 08:51:19瀏覽:1221
環保部日前印發《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點行業大氣污染限期治理方案》(以下簡稱《方案》)。《方案》決定,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開展電力、鋼鐵、水泥、平板玻璃行業大氣污染限期治理行動。業內分析認為,上述消息將對脫硫脫硝、工業除塵等環保類個股有帶動作用。
《方案》決定,重點行業大氣污染限期治理行動總體要求為,按照“分業施策、分類指導”的原則,加快推進四個行業大氣污染治理,限期完成脫硫、脫硝、除塵設施建設,大幅度減少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,有效改善區域環境空氣質量,推動產業轉型升級,促進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492家企業、777條生產線或機組全部建成滿足排放標準和總量控制要求的治污工程,設施建設運行和污染物去除效率達到國家有關規定,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煙粉塵等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均較2013年下降30%以上。
具體來看,一是要加快火電企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,二是抓緊鋼鐵企業脫硫除塵設施建設,三是加大水泥企業脫硝除塵改造力度,四是推進平板玻璃企業大氣污染綜合治理,五是加強環保監控設施建設。
為保障任務落實到位,《方案》提出加強組織領導、落實政策措施、強化監督管理、嚴格考核問責等四項保障措施。《方案》還列舉了四大行業企業大氣污染治理名單。
京津冀及周邊地區(包括北京市、天津市、河北省、山西省、內蒙古自治區、山東省)是我國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區域。國家和相關省市地區均不斷出臺相關政策,要求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。去年9月,環保部、國家發改委、工信部、財政部、住建部、國家能源局就聯合印發《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》,提出“經過五年努力,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質量明顯好轉,重污染天氣較大幅度減少。力爭再用五年或更長時間,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氣,空氣質量全面改善”這一目標。